記者 高敏 實習生 晏婷 攝影 石濤
  昨天下午,九龍坡區第一實驗小學舉行了一年級家長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。一年級全年級有6個班,總共有15名家委會委員,爸爸就占了12個。
  校長陳光培介紹了學校的工作以及課程改革的趨勢,副校長徐允熙說,平時更多的是媽媽參與到家委會的工作中,爸爸在家委會成員中占這麼高的比例,還確實比較少見。
  一半爸爸委員
  是公務員或來自事業單位
  12名爸爸委員中,有6位爸爸是公務員或來自事業單位,其他的爸爸做律師、醫生工作。
  一位爸爸說,“在家裡共同參與教育孩子,我的意願更強烈,所以我來當了家委會委員。”一年級1班的家長趙學品是一家律師事務所主任,平時比較忙。他說,家委會的工作是配合學生、家長溝通協調,特別是學生、家長有什麼意見,他們及時向學校反饋。“這是對自己小孩負責,也是對自己的這個委員職務負責。”
  民主推選,選素質較好、關心教育的
  代表一年級5班家長的委員全是爸爸,有5個。班主任牟元元說,當每個班都要推選年級家委會委員,有的班有兩三個,有的班有一個,根據各班實際情況來。班裡的爸爸樂意服務,大家是通過民主推選的,要求主要是思想素質比較好、樂於服務、關心教育的家長。
  牟老師發現,越來越多的家庭分工中,爸爸也願意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來,也有更多的爸爸把重要性發揮出來了。
  “孩子一年級,確實要多關心了”
  李爸爸是自願報名的,他覺得這是關心孩子的成長,也是支持學校的工作。具體需要做哪些工作,一方面看學校安排,另一方面,他也會在時間和精力上多投入一些,不會把教育孩子的工作丟給媽媽一個人。
  趙爸爸說,爸爸媽媽社會分工不同,可能中國傳統的是爸爸主外、媽媽主內,有些活動媽媽參與要好一些,但孩子是父母共同負責的。作為爸爸,自己關註得很多,特別是孩子才上一年級,很多都是從零開始,還沒入門,需要學校這個大課堂。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參與家委會,也是代表這個家庭參與。但是,作為他自己,他認為確實需要更多關心孩子了。
  “爸爸溝通協調能力更強些”
  一位爸爸說,從思考問題的角度和層面來講,爸爸更理性,媽媽心思比較軟,對孩子比較遷就。而且小學老師大多數都是女老師,所以家委會爸爸多點就可以均衡。
  牟老師說,在家委會的工作中,她發現爸爸媽媽確實各有特點。男性家長邏輯思維強,溝通協調能力更強一些,考慮問題更全面,在綜合各方面意見、平衡各方面關係時,比媽媽更占優勢。這隻是從多數情況來說的,媽媽委員做得也很不錯,媽媽更細緻,做得會更到位。
  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
  都要有時間、想法、能力
  王昭月是一所學校的家委會委員,她認為,家委會家長熱心、有空就好,不存在爸爸多好還是媽媽多好。
  她的經驗是,家委會成員要求有三點:一有時間,二有想法,三有能力。不管爸爸還是媽媽,沒時間做什麼都不行。沒有想法,一味聽學校說或一味聽家長們說,那也是形同虛設。能力主要是體現在溝通、協調、號召等辦事能力上。“所以這與性別無關,與個人素質有關。”  (原標題:一年級家委會,15名委員12名是爸爸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n55nnmir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