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熊丙奇
  中國工程院19日公佈2013年新增院士名單。隨即,各地媒體和相關高校、科研機構根據本地、本系統、單位入選情況,對此消息進行巴里島了發佈,包括某省占幾席,為入選人數最多的省,某系統有多少人入選,熱烈祝賀本校教授當選院士等。
  信息發佈後,除院士所在機構對當選院士表示祝賀尚可理解外,把當選院士與地區、系統聯繫起來,是當前院士利益化的具體體現。可以說,院士不僅僅是個體榮譽,更和集體、系統、地區榮譽與利益緊密相關。當選院士可展示機構、債務整合系統、地區的科研成就、人才建設成就,同時也可通過院士資源為本機構、本系統、本地區獲得更多學術話語權和資源。
  這暴露出院士遴選和管理存在的問題。西裝在遴選方面,有兩大問題,其一,由行政主導評審,依照目前的遴選機制,院士評審,可謂國家評審,也因此,各地、各行業系統均將其作為重要政績,而且院士的行業分佈也體現國家對該行業的重視程度。
  其二,院士申報,除院士聯名推薦外,還有單位推薦、系統推薦、地方政府推薦等,這種推薦方式,也就把院士遴選與地方、系統的利益直接掛鉤。國外的院士遴選,更多是學術共同體的事,沒有地區、部門、行業參與推薦,院士就是個體學術榮譽,而與院士所在機構、系統、行業無貸款多大關係。
  在院士管理上,我國也是中科院、工程院、地方政府、行業系統、帛琉機構共同參與,高度重視,結果是把院士頭銜嚴重利益化。有調查顯示,我國各機構公佈的院士數口徑各不相同,原因之一是院士兼職頗多。院士數是重要的人才評價指標,大家都爭搶院士。院士兼職多,四處“走穴”,也敗壞院士聲譽。
  這種遴選和管理制度,已使院士制度嚴重異化。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院士遴選和管理制度改革,就是針對這一問題。而推進院士遴選和管理制度改革,其核心在於回歸院士榮譽而剝離院士利益,為此,應推進兩院去行政化,淡化院士行政評審,強調學術評審,應基於學者個體評價,取消單位推薦、地區推薦、行業推薦,不再把院士頭銜與集體、地區利益掛鉤,應取消院士的學術和經濟利益,讓院士就是學術頭銜、學術榮譽。(作者系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)  (原標題:院士遴選制度改革需輿論“改觀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n55nnmir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